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关于“秀美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以信州区老坞村为例

作者:信州区人大网   日期:2017-07-2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起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实现在农村”。由此看来,大力加强“秀美乡村”建设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信州区秦峰镇老坞村围绕建设“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秀美乡村的总体目标,按照“山清水秀、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留住乡愁”的总体要求,在不改变老村落布局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老坞村“秀美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新320国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

  新320国道秦峰境内长约10.78公里,沿线经路底村、占村村、秦峰村、老坞村、东塘村、下湖村等6个行政村的22个自然村,可视范围内还涉及五石村、岩坑村、新塘等3个行政村,沿线可视范围需进行“穿衣戴帽”整改的房屋共1609栋,需绿化遮挡老坟墓近1000座。

  (二)秀美乡村点建设

  秦峰镇着力完善提升“8+4”公共设施,朝着“六好”秀美乡村建设目标,将之打造成高标准、高品位、有特色、有产业的精品村。老坞村荞麦坞、下湖村白石墩、管家村灵山底作为省级点,将着力实施“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栏、改塘、改沟”和“电力、广电、电信”的建设,在提升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的同时,建设便民超市、文体活动场所、农家书屋、公厕等便民服务设施。路底村白沙滩作为今年的自建点,将着力实施“七改三网”基础建设,有效提升自建村点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

  (三)七沙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

  七沙公路秦峰段长约10.6公里,途经下湖村、五石村、秦峰村、占村村、路底村等5个行政村。该道路在新国道通车前为秦峰主要通道,受国道施工影响,道路损坏严重,且沿线房屋质量参差不齐,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计划在全面拆除沿线违建钢棚、围墙的基础上,对接七沙公路道路改造工程,有序推进沿线房屋穿衣戴帽、景观带建设、道路绿化亮化、长效环卫管理等工作。

  二、老坞村建设“秀美乡村”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召开主要通道整治提升工作布置会、推进会及调度会,主要领导亲自抓,包村领导具体抓,镇村两级干部齐上阵,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态势。

  二是明确工作责任。明确了各包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明确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工作原则,要求各村成立村民理事会,由村民理事会牵头组织、动员、协调农民改房工作。

  三是细化目标任务。有序推进改房工作,坚持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统一规划、统筹推进的原则。第一批次:重点整改新320国道200米范围内的第一排房屋,以及把老坞村翁山、月里组作为秀美乡村建设精品村点打造,要求村庄内所有房屋符合“白墙灰瓦”的房改模式,原则上要求第一批次改房工作在5月底前全部完成。第二批次:重点整改新320国道可视范围内的所有房屋。

  四是创新工作方法。努力确保改房工作的质量、安全和进度,鼓励村里和群众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进。一是根据区级的改房补助标准,镇里不统一补助模式,把自主权交给各村,由各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群众协商改房模式。基本形成了村民自主建设斜坡顶和裸墙拉毛,村里统一聘请施工队油漆粉刷的模式;二是对于新320国道沿线历史存量的超高超面积建房,进行适当处罚,收缴费用用于补贴改房资金缺口;三是对确实生活条件差,暂无财力整改的农户,镇村两级主动帮助其通过农村信用社贷款进行改房;四是按改造完成的时间节点,给予不同档次的补助标准,激发老百姓改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是强化督查调度。一是建立了秦峰镇主要通道整治提升工作群,通过各村每日微信晒进度,调度各项工作进展;二是党镇主官坚持每天现场调度,一周一评比,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三是实行挂图作战,由新村办专人负责每日督查进度,每日亮进展,督促各村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大与群众的政策宣传力度,走村入户沟通交流,把改房政策宣传好,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通过镇规划所、国土所对来办农民建房监督牌的农户积极宣传新320国道改房补助等优惠政策。

  三、对“秀美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认识,统一规划、布局和管理

  “秀美乡村”建设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循序渐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制定既考虑当前又顾及长远的符合本地实际的“秀美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体现对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历史习俗的尊重,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推动镇村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规划相互衔接,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二)政府引导,农民参与,提高群众参与度

  “秀美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从农民的角度考虑如何在最大程度保护原有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秀美乡村”建设中尤其不能搞“一刀切、一勺烩”,需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需求。通过政策宣讲、入户教学、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致富能力,共同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努力创造群众幸福美好新生活。

  (三)整合资金,强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始终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难点。为此,各级财政部门需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加大财政资金整合投入力度,按照“投资不变、渠道不乱、用途不改、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将“秀美乡村”项目资金与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建立项目资金统一管理、集中使用机制,使财政支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面貌大变样。(董文武 柯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