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关于开展2019年“赣鄱农产品质量安全行” 活动情况的报告

作者:区人大农工委   日期:2020-01-10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求,为加强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实现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 2019年,信州区人大常委会由农工委牵头,结合信州区农业发展特点,紧扣“农业质量年”主题,深入调研、认真监督,持续开展了 “赣鄱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现将一年来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1.加大宣传,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广泛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是开展赣鄱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区人大始终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活动开展以来,督促各成员单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主要有:一是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了“回归质量本源聚焦质量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宣传活动。活动共发放宣传手册300余份,并通过布置宣传条幅、宣传展板,设置咨询台位,面对面为居民答疑解惑、讲解政策,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二是区发改委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市粮食行业协会等单位开展了“世界粮食日”及“建国七十周年粮食辉煌成就展”等宣传活动。组织专家、志愿者在中心广场向广大市民介绍粮油及其他农产品质量辨别方法和科学存贮知识,共制作摆放宣传牌50块,各种农产品样品20余份,发放宣传手册200余份。三是区农水局结合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共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今年继续与各种养大户、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签订“向社会保证质量安全承诺书”,提升经营户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变被动为主动,自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加强监督,推进各职能单位充分履职。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结合监督检查、视察调研工作的开展,积极推进区、镇(街道)及相关职能单位提高认识,认真履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组织视察活动,积极推进我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试点工作。年初,区人大常委会由农工委牵头,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视察调研了我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试点工作。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爱玉的带领下,调研组对我区多个大型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进行了视察,全面了解我区农产品特别是肉类农产品的供应销售、绿色存放、消费者维权保护等情况,仔细查看了农产品检测仪、食品安全宣传栏和市场固定摊位经营户的管理档案等,详细了解日常管理、检测与公示情况。现场视察结束后召开了座谈会,调研组就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市民吃上放心肉菜等对参会的各部门负责人和市场经营户代表提出了建议与要求。

  二是完善考核机制,认真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为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区专门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镇街绩效考核,与各镇街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同时要求农业主管部门将各种养大户、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纳入信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并签订“承诺书”,确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制和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3.夯实监管,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区人大紧紧围绕“农业质量年”的主题,坚持质量第一,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积极推动监管措施逐步完善,努力督促各成员单位抓好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使用等各环节监管,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强农。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赣鄱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开展以来,区农水局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动物检疫等方面全面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管。全年共累计抽取蔬菜速测样品700批次,合格率达100%;定点屠宰抽取生猪猪尿2042批次,合格率达100%;完成蔬菜样品150批次、猪肉100批次、猪尿100批次、淡水产品50批次的定量检测任务。成立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工作小组,分别在3月、7月、10月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执法活动。三次活动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253人(次),检查经营企业16家,检查整顿农资商户14家,通过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保障了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提升了我区农产品的竞争力。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市场监管。今年以来,区市管局不断完善农产品生产主体台账和可追溯平台建设,加大农产品源头监管、市场监管和专项执法检查力度。全年累计从超市、集贸市场抽检蔬菜、禽蛋、猪肉、水产品等270批次,其中不合格6批次,检测合格率97.8%,对不合格产品追根溯源,严格下架处理。10月19日,根据区政府统一部署,区市管局、农水局、商务局、公安分局联合开展了针对畜禽产品专项检查的“零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0人次,检查经营户90余家,对收缴的63.36公斤问题猪肉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通过专项执法行动的开展,基本消除了市场上无章无证或证章不全肉类经营的现象。

  4.强化认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通过开展“东柚、西蟹、南红、北绿、中菜”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和林下经济调研,以及对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一年三问”等工作,督促各涉农单位共同发力,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园区建设、合作社建设,通过推动和扶持农业现代产业化发展水平来促进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速农产品品牌创建步伐。今年,区农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申报“三品一标”,以品牌创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将“三品一标”认证,作为申报区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的必备条件。截至目前,我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8个,无公害产地6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2个,创建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7家,区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5家。同时,为保障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蔬菜、水果、畜牧及水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区农水局还加强了“三品一标”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目前已有3家“三品一标”企业纳入追溯体系,并在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系统中可查询。

  二、存在的问题

  1.执法部门监管力量薄弱。由于农产品监管品种多且杂,大多数农产品经营规模小、分布较零散,监管工作呈现点多、面广、线长、量大的特点,而各职能部门监管人员数量有限、年龄老化,又缺乏专业技术监管人员,现有的监管力量无法满足如此繁重的监管要求。

  2.农产品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社会责任感与自律意识不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对农产品质量的把关。有些甚至对监管部门的工作有抵触情绪,给农产品市场增加了很多安全隐患。

  3.检测设备简陋,经费保障不足。区农水局检测设备陈旧老化,部分检测工作需到市检测中心完成;区市管局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因检测经费不足,送检量和面都受到限制,没有达到全覆盖。

  4.农产品品牌打造工作力度不够。我区农产品种类多、品牌少,有品牌的农产品普通品牌多、叫得响的品牌少,农业品牌杂而不亮,不少优质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以致于一些有优势的农产品始终不能占据高端市场。

  三、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参与、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一是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各种宣传媒介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与维权知识的公益性宣传。二是要多层次、多形式地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和限制使用规定等宣传培训工作,增强消费者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引导和促进农产品的健康消费,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三是要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规范行业行为,形成行业自律。

  2.进一步加大投入,为有效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保障。一是要增加财政经费投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增加工作经费、人员设备、项目安排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切实可行的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二是要加大监管力量的投入。加快推进区、镇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3.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一是要建立常态化抽检制度。充分发挥各级检测机构的作用,采取异地送检、随机抽检、风险监测、投诉出检等多项措施,实现检测工作常态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追根溯源,有效排除风险隐患。二是要大力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持续开展各类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整治种子、农药、化肥及其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乱象,严厉查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农业投入品和生产销售劣质农产品的违法行为,并通过媒体曝光等形式,加大信用惩戒力度。

  4.进一步培育农产品品牌,提升我区农产品竞争力。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培育、扶持和管理。健全农产品品牌的评价认定制度,建立品牌培育与发展的咨询服务机构,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二是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种。不断整合区域优势特色品牌,逐渐树立和创造本地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增强农产品品牌的竞争力,形成“一村一品”、“一地一特色”的农业区域性布局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