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肖丹   日期:2018-12-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地方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我们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原则,牢牢把握关于人大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立足“两个机关”的工作定位,努力建设“讲忠诚有信念的政治机关、讲法治有权威的权力机关、讲责任有担当的工作机关、讲宗旨有情怀的代表机关”,依法履职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奋力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崭新局面。

一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人大工作要把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作为重要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政治站位、政治规矩,自觉维护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体人民的意志。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谋划和推进人大工作,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履职的全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方面,确保与党委在思想同心、政治同向、行动同步、事业同干、工作同行,使人大各项工作都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国理政。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领方向,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要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塑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人大干部形象,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二要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并在制度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人大工作要紧跟新时代,适应新形势,开拓新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主动为民代言、自觉为民用权、倾力为民解难。积极探索“互联网+民意”的联系互动方式,通过监督议题征集、公民旁听、视察调研、走访座谈等形式,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污染治理、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监督好、落实好、解决好,使人大工作更加顺应民意、贴近民生、赢得民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要把法治建设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要秉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崇高理念,深刻把握人大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人大在民主法治建设第一线的作用,把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作为人大的首要任务,唱响法治主旋律,汇聚法治正能量。通过加强和改进对“一府一委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通过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和行使选举任免权,促进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法治化;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国家宪法日”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法治意识。

四要把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人大工作的主体在代表,人大形象的支撑在代表。要以代表作用发挥为导向,大力实施人大代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丰富代表学习培训形式,不断提高代表履职素养和能力;健全代表履职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代表更好地履职尽责;加强代表履职服务,足额保证代表活动经费;邀请代表参加相关监督活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表达渠道;建立代表智慧履职系统,完善网上代表联络站和实体代表联络站建设,让代表履职既有平台,更有活力;创新代表建议办理评价机制,让代表建议办理既答复,又落实。积极探索“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的新做法,使党委决策、人大决定、政府执行和人民意愿在实践中找到最佳契合点,使民生实事项目拥有最广泛的民意基础。要鼓励和支持代表增强政治观念、法治观念、大局观念、群众观念,切实把人民赋予的职责履行好,真正做到为人民发声、为人民履职、为人民谋福祉,共绘新时代“诚信之州、美好之城”新画卷。(肖丹)